茅齐为秋水所溺歌
渴上数石怪且异,兽猛鬼奇森若侍。意者天柱未折物,盘古破荒挺肩臂。
我见此石生狂疾,诛棘一以孔任弑。吁嗟碧流何清寒,似有星月行于閟。
矮屋三间负人头,幽秘凿出天容瘁。我好奇文持天锼,强取禹书犯天忌。
今来木客争相吊,凿兹奇山忌以积。冰夷禺魖一时来,移大海水湛以鼻。
茅将书力与之敌,茅勇书愤相屃赑。帝怒命以天吴助,曰磔不祥投之畀。
我书既馁茅既败,首行于礐肢则离。嗟帝曷不戮民贼,忍使书骨为骼骴。
吾欲作书问天帝,何不械仓颉之兄弟而絷皇牺兮,勿制书契与文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茅齐:茅,一种草;齐,可能指整齐、一致。
- 溺:淹没,这里可理解为沉浸、深陷。
- 石怪且异:奇怪且独特的石头。
- 森若侍:阴森地好像在守候。
- 天柱:古代神话中撑天的柱子。
- 破荒:打破荒芜,开辟新的领域。
- 狂疾:疯狂、急切的情绪或行为。
- 诛棘:铲除荆棘,这里可能表示克服困难或消除障碍。
- 孔任弑:难以确定其准确含义,推测可能是表达一种坚决、不顾一切的态度。
- 吁嗟(xū jiē):表示叹息。
- 碧流:清澈的水流。
- 閟(bì):隐秘、幽深。
- 负人头:形状像背负着人头。
- 天容瘁:上天的面容显得疲惫、憔悴。
- 奇文:奇特的文字或文章。
- 天锼(sōu):天上的工具,用于雕刻或开凿,比喻非凡的才能或手段。
- 禹书: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留下的书籍,这里可能象征着古老的智慧或传统。
- 木客:传说中的山中精怪。
- 冰夷禺魖(yú xū):神话中的水神和鬼怪。
- 天吴: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 磔不祥(zhé):分裂、肢解不吉祥的东西。
- 畀(bì):给予、付与。
- 骼骴(gé cī):尸骨。
翻译
我见到数块奇怪独特的石头,野兽凶猛鬼怪奇异,阴森地好像在守候。也许是天柱未折断之时的遗物,像是盘古开天辟地时挺举的肩臂。 我看到这些石头后心生狂热,坚决地铲除障碍,不顾一切。哎呀,那清澈寒冷的碧流,似乎有星月在幽深隐秘处运行。 三间矮屋形状如同背负着人头,是从幽秘之处开凿出来的,仿佛上天的面容都因此而憔悴。我喜爱奇文,凭借着非凡的才能,强行获取禹书,触犯了天忌。 如今木客们争相前来凭吊,开凿这座奇山,忌讳也随之累积。冰夷和禺魖一同前来,用鼻子吸来大海之水使其变得清澈。 茅草凭借着书写的力量与它们对抗,茅草的勇气和书写的愤怒相互抗衡。天帝愤怒,命令天吴来相助,说要将不祥之物分裂肢解并给予惩罚。 我的书写已经虚弱,茅草也已失败,首先行走在石头上,肢体就已分离。叹息天帝为何不诛杀民贼,忍心让书写的骨架成为尸骨。 我想要写信询问天帝,为何不捆绑仓颉的兄弟并束缚皇牺,不要制定书契与文字。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和丰富的神话元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氛围。诗中通过对奇怪石头、碧流、矮屋等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作者对自然和神秘力量的敬畏与思考。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某种力量或现象的抗争,以及对天帝的质问,反映了他内心的不满和困惑。诗中的语言富有力量,情感真挚,通过一系列的神话形象和象征,传达出深层的寓意和思考。同时,诗中的用词独特,如“茅齐”“天锼”“冰夷禺魖”等,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整体上,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