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主簿招饮署中因谈宛陵之胜醉笔赋此

· 谢榛
官署相招慰旅情,东南形胜说宣城。 敬亭恍接三吴势,宛水犹驰六代声。 忆昔诗流嗟我老,隔江风景逼人清。 至今谁继玄晖后,莫笑狂夫负此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招饮:招人宴饮。 旅情:羁旅者的思绪、情怀。 形胜:指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 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 敬亭:敬亭山,在宣城市北。 恍接:仿佛连接。 三吴: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 宛水:宣城的河流。 六代:指建都在金陵(今南京)的六个朝代,吴、东晋、宋、齐、梁、陈。 诗流:指诗人。 (jiē):叹息。 玄晖:指南朝齐诗人谢朓(tiǎo),字玄晖,曾在宣城为官。

翻译

官署中设宴相邀,慰藉我这羁旅之人的情思,大家谈论着东南一带地势优越的宣城。敬亭山仿佛连接着三吴之地的雄伟气势,宛水仍然奔腾着六朝的遗韵和声息。回忆往昔,诗人们的风采令我感叹自己已渐衰老,隔江的风景清秀宜人,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至今有谁能继承谢朓之后的诗风呢?不要嘲笑我这狂放之人辜负了此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谢榛在宣城陈主簿的邀请下,于官署中饮酒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宣城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诗人的敬仰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慨。

首联写官署相招,慰藉旅情,引出宣城这一东南形胜之地。颔联通过敬亭山和宛水,展现了宣城的雄伟气势和历史底蕴。颈联回忆过去的诗人们,感叹自己的衰老,同时也赞美了隔江风景的清新。尾联则表达了对继承谢朓诗风之人的期待,以及自己虽狂放但不愿辜负此生的态度。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历史文化的追溯,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