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抵竹梅斋

· 蓝仁
冲风冒雨转幽崖,雪满长空夜色催。 客枕有时惊折竹,游帷无处认寒梅。 野人篱落孤烟迥,茆屋琼瑶几尺堆。 扫入公家徵敛足,冰山不愿太阳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冲风:顶着风。(“冲”,chōng)
  • 冒雨:顶着雨。
  • 幽崖:幽静的山崖。
  • 客枕:客途中的枕头,代指旅居在外的人睡觉的地方。
  • 游帷:出行时的车帷,这里指外出寻找的意思。
  • 野人:指乡野之人。
  • 篱落:篱笆。
  • 孤烟:单独的炊烟。
  • :远。(“迥”,jiǒng)
  • 茆屋:茅屋。(“茆”,máo)
  • 琼瑶:本指美玉,这里形容雪像美玉般洁白。
  • 徵敛:征收赋税。(“徵”,zhēng)

翻译

顶着风雨转向幽静的山崖,雪落满了长空,夜色催促着行人。客旅中睡觉时有时会被折断的竹子惊醒,外出寻觅却找不到傲雪的寒梅。乡野之人的篱笆院落里,孤独的炊烟飘向远方,茅草屋上堆积着几尺厚的像美玉般的雪。把这些雪扫起来交给公家,足以满足征收赋税的需要,可我却不愿这像冰山一样的积雪被太阳融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中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感受。诗中通过“冲风冒雨转幽崖,雪满长空夜色催”,营造出了一种风雨交加、雪夜寒冷的氛围。“客枕有时惊折竹,游帷无处认寒梅”,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不安和对寒梅的寻觅,从侧面烘托出雪的威力。“野人篱落孤烟迥,茆屋琼瑶几尺堆”,描绘了乡野的宁静和雪的堆积,给人以清冷的美感。最后“扫入公家徵敛足,冰山不愿太阳来”,则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赋税之重的担忧,以及对雪的复杂情感,既希望雪能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又不愿雪被太阳融化,流露出一种无奈和矛盾的心理。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通过对雪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现实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