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禅笠(chán lì):僧人的斗笠。
- 火宅:佛教语,比喻充满众苦的尘世。
- 生刍(shēng chú):原意是新割的青草,后用来指吊祭的礼物。
翻译
常常戴着斗笠去拜访你,你却突然决定穿上儒衣另谋出路。 在这尘世中辛劳了十年,终有一日解脱了读书人的束缚。 在客舍中钱财散尽,相邻的僧人去世后白骨被收殓。 到哪里去祭奠你呢,在这孤独的寺庙中,只有乱山围绕,秋意萧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陈景章之作。首联通过“禅笠频相访”表现了作者与陈景章过往的交往,而“儒衣忽自谋”则写出了陈景章的突然转变。颔联“十年劳火宅,一日脱书囚”,形象地描绘了陈景章在尘世中的辛劳以及最终的解脱,既有对其过去经历的感慨,也有对其摆脱某种束缚的一种解读。颈联“客舍黄金散,邻僧白骨收”,通过描写客舍钱财散尽和邻僧白骨收殓的情景,增添了一抹悲凉的色彩。尾联“生刍何处奠,孤寺乱山秋”,则表达了作者无处祭奠友人的悲哀和孤独,以及在孤寺乱山的秋景中所感受到的萧瑟氛围。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苍凉,通过对陈景章的回忆和现状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