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命驾:命人驾车马,也指动身前往。
- 扬旌:高举军旗。旌(jīng):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
- 落落: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这里可理解为胸怀豁达。
-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 九秋:指秋季,因秋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故称。
- 行边:在边疆巡视。
- 三晋:春秋时期的晋国,后分为韩、赵、魏三国,后世称山西为三晋。这里指张宪副赴任的地方。
- 狐塞:古代关塞名,位于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西北。
- 笳鼓:笳(jiā):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类似笛子。笳鼓,指胡笳与战鼓。
翻译
动身南来的时候心怀豁达,高举军旗向北而去路途遥远漫长。 在这秋季,你在边疆巡视时可作赋吟唱红叶,战后可以欣赏三晋的青山。 狐塞那里风声与笳鼓之声相连,雁门这里寒霜笼罩,士兵的盔甲透着寒意。 应当知道家乡父老多有惆怅,如今要想在河内留住像寇恂那样的好官实在困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张宪副一真赴雁门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边地局势的担忧。诗的首联写友人南下后又北上,路途遥远,却胸怀豁达,表现出友人的勇敢和坚定。颔联描绘了友人在边疆的情景,秋季的红叶和战后的青山,既是写景,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边地的荒凉。颈联通过描写狐塞的风声和笳鼓之声,以及雁门的寒霜和士兵的寒冷,进一步烘托出边地的艰苦环境和战争的紧张气氛。尾联则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地方百姓的同情,借“借寇”的典故,希望友人能够在雁门有所作为,同时也反映了百姓对好官的渴望。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与对边地的关注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