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冯驾部伯祥出守羊城

· 谢榛
折柳踟蹰傍御堤,长亭回首夕阳西。 独看芳草初成赋,相聚浮萍又解携。 出浦棹声空外杳,隔林帆影雨中迟。 三江路尽烟岚迥,百越城高牛女低。 日上火田鸣翡翠,风翻炎海跃鲸鲵。 尉佗旧俗还能化,陶侃遗踪可自题。 共道抡才今代盛,遥知为郡古人齐。 行春露冕青山下,父老争迎五马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前的样子。
  • 解携:分手,别离。
  • :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 杳(yǎo):深远,遥远。
  • 岚(lán):山里的雾气。
  • 尉佗:赵佗,秦末汉初南越国创建者,推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 陶侃(kǎn):东晋时期名将,为人清明廉正,在广州时无特殊建树,但他在当地保留了一些旧的风俗习惯,并留下了一些文化遗迹,如运甓(pì)的典故。在诗中寓意着良好的治理和文化传承。

翻译

在御堤旁折柳送别,徘徊不舍,回首长亭,夕阳已西下。独自看着刚长出的芳草,就像刚刚写成的赋文,相聚如同浮萍般短暂,如今又要分别。船只离开岸边,桨声在空旷外渐渐远去,隔着树林,船帆的影子在雨中缓缓前行。三江的路途尽头,烟雾缭绕的山峦显得遥远,百越的城池高耸,仿佛牛郎星和织女星都变得低矮了。太阳照耀在火田上,翡翠鸟鸣叫着,热风翻动着炎热的大海,鲸鱼和鳄鱼在跳跃。像尉佗一样能够改变旧的习俗,陶侃留下的遗迹也可以自行题咏。大家都说当今是选拔人才的兴盛时代,我也深知到这里做郡守可以和古人相媲美。在青山下巡视劝农,戴着礼帽,父老们争相迎接,五马嘶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同时也是对友人赴任的祝愿和期望。诗的开头通过“折柳踟蹰”“长亭回首”等场景,营造出了一种离别时的不舍氛围。接下来的诗句描写了路途的景色和环境,如“出浦棹声空外杳,隔林帆影雨中迟”,通过声音和视觉的描写,展现出旅途的遥远和艰辛。“三江路尽烟岚迥,百越城高牛女低”则描绘了目的地的雄伟和神秘。诗中还提到了尉佗和陶侃,以他们的事迹来鼓励友人在新的任上能够有所作为,改变旧俗,传承文化。最后,诗的结尾描绘了友人到任后受到百姓欢迎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其治理能力的信心。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表达了离别的愁绪,又充满了对友人的鼓励和期待。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