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江宁王悼内诗

· 谢榛
凄凉不易写,楚调复清新。 字字心间泪,时时梦里人。 风悲西苑树,月惨后宫春。 令与陈王并,无惭赋《洛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楚调:古代楚地的曲调,也是一种诗体,其特点可能是悲怆、哀怨。(“楚”读音:chǔ)
  • 西苑:西边的园林,此处可能指江宁王悼内诗中提到的地点,具体所指不详。
  •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他的文学才华很高,这里将江宁王与陈思王相提并论,是对江宁王文学水平的赞誉。
  • 洛神:指曹植的《洛神赋》,是文学史上的名篇。

翻译

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凄凉,难以书写,却有着楚地曲调般的哀怨又不失清新之美。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中流出的泪水,每一刻都在梦中见到那个人。风儿吹动西苑的树木,发出悲凉之声,月亮照着后宫,使春天也显得凄惨。他的诗才可以和陈思王曹植相媲美,写出这样的诗,无愧于像《洛神赋》那样的佳作。

赏析

这首诗是对江宁王悼内诗的评价。诗的前两句,既指出了悼亡诗情感的凄凉难以表达,又肯定了其具有楚调的哀怨清新风格。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字字心间泪,时时梦里人”,深刻地表达了诗中蕴含的深情,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亡者的思念之切。“风悲西苑树,月惨后宫春”这两句,以景衬情,通过悲凉的风和凄惨的月,进一步烘托出悲伤的氛围。最后两句,将江宁王的诗才与陈思王曹植相提并论,并认为他的悼内诗不逊于《洛神赋》,是对江宁王诗作的高度赞扬。整首诗在评价江宁王悼内诗的同时,也让读者对原诗所表达的情感和艺术魅力有了一定的想象和感受。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