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 伫(zhù):长时间地站着。
- 石介:介石,指石碑。
- 螾(yǐn):同“蚓”,蚯蚓。
- 舒:伸展。
- 信:确实。
- 所司:所掌管的。
- 邓林: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
- 支祈:水神名。
- 龙威:指龙威丈人,古代仙人。
- 錾(zàn):在金石上雕刻。
- 文章岭:山岭的名字,富有文化内涵。
- 玉笥(sì):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这里指代美好的事物。
- 沦:沉没。
- 漪(yī):水波纹。
- 鸱夷(chī yí):皮革制的口袋,也用来借指春秋吴伍员(子胥)尸。
翻译
不是为了兰花长久站立而使得结出芳花的时间变迟,石碑蚯蚓的事情确实有其掌管者。即便化成邓林仍旧可以作为拐杖,即便飞到海水中尚且要面对水神。龙威丈人在文章岭上别样地雕刻,华美的玉笥长久地沉没在忠孝的水波纹中。西施和荷花都共同寄托着遗憾,冬天的青梅好似在凭吊伍子胥。
赏析
这首诗用了诸多典故和意象,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寓意的意境。诗中通过“石介螾舒”“邓林作杖”“海水支祈”等表达了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和命运的观点。“龙威别錾文章岭”和“玉笥长沦忠孝漪”则蕴含着对文化传承和忠孝精神的思考。最后两句以“西子荷花同寄恨”“冬青梅似吊鸱夷”,将西施、荷花、青梅等元素与历史人物的命运联系起来,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的深沉。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含蓄,需要读者对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