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佥宪师孟

· 谢榛
楚客限王程,春风游宦情。 山连吴地阔,天与浙中平。 烽燧劳东望,干戈甚北征。 莫教终孺子,独为请长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佥宪(qiān xiàn):官名。
  • 楚客:这里指作者自己,因作者谢榛是河南人,战国时该地属楚。
  • 王程:指奉公命差遣的行程。
  • 烽燧(fēng suì):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 干戈:泛指武器,这里指战争。
  • 终孺子:终军,字子云,西汉济南人。汉武帝时官至谏议大夫,曾请缨说:“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派遣去劝说南越王入朝,被杀。这里借指没有作为的人。
  • 请长缨:指自请击敌报国。

翻译

我这个楚地的旅人受限于奉公的行程,沐浴着春风,心中怀着外出为官的心情。 山峦连绵,连接着广阔的吴地,天空与浙中地区一样辽阔平坦。 望着东边,为战事的烽火而忧心,北方的战争更是激烈。 不要让自己最终成为像终军那样没有作为的人,而要独自为国家请求出战,报效国家。

赏析

这首诗以楚客自喻,表达了作者在春风中出游为官的复杂心情。诗中描绘了山川的广阔,同时也提到了东边的战事和北方的战争,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局势的关注和担忧。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的抱负,不愿意碌碌无为,希望能够为国家效力,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