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 蓝仁
萧萧风雨坐相侵,共守寒灯抱膝吟。 扪虱倦谈当世事,闻鸡还起济时心。 云连烽戍兵犹满,雁度关河雪正深。 此际正当明出处,且将书剑傍山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萧(xiāo xiāo):形容风雨声。
  • 扪虱(mén shī):捉虱子,形容放达从容,侃侃而谈。
  • 济时:拯救时局,使时代清平。
  • 烽戍(fēng shù):设置烽燧的边戍。

翻译

在风雨萧萧的夜晚坐着,共同守着寒灯,抱着膝盖吟诗。像王猛那样谈论当世之事已经厌倦,听到鸡叫仍会涌起拯救时局的心思。云层连接着边戍之地,士兵依旧众多,大雁飞过关河,雪下得正深。此时应当明白自己的出处,暂且将书和剑放置在山林之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雨之夜,诗人守着寒灯,怀抱忧国忧民之心的情景。诗的首联通过“萧萧风雨”和“共守寒灯抱膝吟”,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颔联中“扪虱倦谈当世事”表达了对谈论世事的疲惫,而“闻鸡还起济时心”则体现了诗人心中仍然存有拯救时局的志向。颈联以景衬情,“云连烽戍兵犹满,雁度关河雪正深”描绘了边地的紧张局势和环境的恶劣,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忧思。尾联“此际正当明出处,且将书剑傍山林”则表现出诗人在这种形势下,对自己的处境和未来的一种思考,有暂且归隐山林的想法。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关注和对自身命运的思索。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