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云松过鹤田有感

· 蓝仁
清溪松竹故人居,门掩东风寂寞馀。 一束生刍将老泪,数编残稿访遗书。 丘坟已卜山林近,堂构仍闻岁月虚。 回首平川应不远,棹歌微响复如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生刍(chú):原意是新割的青草,后用来表示吊祭的礼物。
  • 丘坟:坟墓。
  • 堂构:比喻继承祖先的遗业。

翻译

清清的溪流,松竹环绕着故人的居所,大门紧闭,东风吹过,只剩一片寂寞。我带着一束作为祭奠礼物的新草,老泪纵横,翻看着几册残存的书稿,寻找着故人的遗书。已经选好了靠近山林的墓地,还听说继承先人的遗业依然需要时间。回首那平坦的原野,应该就在不远处,船桨的歌声微微响起,又如同最初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鹤田时,怀念友人之作。诗中通过对故人居所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寂寞、凄凉的氛围。“门掩东风寂寞馀”,形象地表现出了故居的冷清。“一束生刍将老泪,数编残稿访遗书”,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其遗作的珍视。“丘坟已卜山林近,堂构仍闻岁月虚”,则表达了对友人离世的悲痛以及对继承遗业的感慨。最后“回首平川应不远,棹歌微响复如初”,以景结情,那微响的棹歌似乎又将诗人带回到过去,同时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惆怅之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沉,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