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崔后渠祭酒见赠

· 谢榛
碧山留大老,客子几番来。 砧杵鸣秋郭,风尘上晚台。 孤怀惟短剑,万事且深杯。 东阁多贤士,宁遗作赋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fèng hè):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
  • 大老:指年高望重的人。
  • 砧杵(zhēn chǔ):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 孤怀:孤高的情怀。
  • 东阁: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翻译

在碧绿的山间挽留着德高望重之人,我这游子已数次前来。 捣衣声在秋日的城郭中响起,晚风中我登上高台,尘世的纷扰涌上心头。 我孤独的心怀唯有短剑相陪,诸多世事暂且以酒浇愁。 东阁之中有许多贤能之士,怎会遗漏有作赋才能的人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崔后渠祭酒的交往以及自己的心境。首联通过“碧山”“大老”“客子”等词,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崔后渠的敬重和自己的频繁造访。颔联的“砧杵鸣秋郭”描绘了秋日城郭中捣衣的声音,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风尘上晚台”则表现出诗人在晚风中登上高台,感受到尘世的纷扰,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颈联“孤怀惟短剑,万事且深杯”,体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对世事的无奈,只能以短剑为伴,借酒消愁。尾联“东阁多贤士,宁遗作赋才”,表达了对东阁贤士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希望能够被赏识和接纳的愿望。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富有韵味。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