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少参子明还任山东

· 谢榛
蓟门挝鼓发楼船,送别君侯南浦边。 秋水晴分鸿雁渚,晓霜寒动菊花天。 东方赋敛嗟今日,上国兵戈忆往年。 遥想四愁吟不尽,鹊山湖上渺风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蓟门(jì mén):原指古蓟门关,这里借指京城。
  • 挝鼓(zhuā gǔ):击鼓。
  • 君侯:对尊贵者的敬称。
  • 南浦:南面的水边,常用来指送别之地。
  • 鸿雁渚:大雁栖息的水边。
  • 赋敛(fù liǎn):赋税。
  •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这里指京城或朝廷。

翻译

在京城击鼓响起,楼船即将出发,在南浦边送别您,尊贵的张少参子明。秋水平静,天空晴朗,大雁在水边栖息,清晨的寒霜使菊花天增添了几分寒意。如今东方的赋税沉重,令人叹息,想起往年朝廷的战乱纷争。我远远地想象着您的忧愁吟咏不尽,鹊山湖上烟雾飘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首联通过“蓟门挝鼓”“发楼船”“送别君侯南浦边”等描写,营造出一种离别时的氛围。颔联描绘了秋日的景色,“秋水晴分鸿雁渚,晓霜寒动菊花天”,既点明了季节,又烘托出离别的凄凉。颈联“东方赋敛嗟今日,上国兵戈忆往年”,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对过往战乱的回忆,使诗歌具有了一定的深度和现实意义。尾联“遥想四愁吟不尽,鹊山湖上渺风烟”,以想象中的情景结尾,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之作。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