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子文罗汉渡海图
天台之东巨瀛海,濛濛元气浮无边。
应真十六山中来,径渡万里蛟鼍渊。
巨灵前驱海若伏,翠水帖帖开红莲。
神螭猛兽竞轩翥,穹龟巨鱼相后先。
一山浮玉当其前,石室古藓垂千年。
异人高居役众鬼,挽过巨浸如飙旋。
贝宫神君迎且拜,明星玉女争花妍。
阴风黯淡百怪集,芙蓉旂影飞翩翩。
石桥回望渺何处,紫翠明灭空云烟。
问渠飞锡何所往,毋乃鹫岭朝金仙。
金仙雪山方宴坐,笑汝狡狯何纷然。
书生平生未省见,太息此画人间传。
清时麟凤在郊野,白日杲杲行青天。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台:山名,位于浙江省东部。
- 瀛海:神话中的大海。
- 应真:指罗汉,佛教中的圣者。
- 蛟鼍渊:深渊,传说中蛟龙和鼍龙居住的地方。
- 海若:海神的名字。
- 轩翥:高飞。
- 穹龟:巨大的龟。
- 浮玉:指山峰。
- 藓:苔藓。
- 役众鬼:驱使众多鬼神。
- 飙旋:快速旋转。
- 贝宫:神话中的宫殿。
- 明星玉女:神话中的美丽女子。
- 芙蓉旂:芙蓉花形状的旗帜。
- 飞锡:僧人云游四方。
- 鹫岭:指印度灵鹫山,佛教圣地。
- 宴坐:静坐。
- 狡狯:狡猾。
- 太息:叹息。
- 麟凤:神话中的吉祥动物。
- 杲杲:明亮。
翻译
在浙江东部的天台山以东,有一片浩瀚的神话大海,那里弥漫着无边的元气。十六位罗汉从山中来到这里,直接穿越了万里长的蛟龙和鼍龙的深渊。巨灵神在前开路,海神海若被制服,翠绿的水面上贴贴地开放着红莲。神螭和猛兽竞相高飞,巨大的龟和鱼相继出现。一座山峰浮现在眼前,石室上覆盖着千年的苔藓。异人在高处驱使众鬼,使山峰像旋风一样快速通过巨大的水域。贝宫中的神君迎接并拜见,明星和玉女争相展示她们的美丽。阴风中百怪聚集,芙蓉花形状的旗帜飘扬。回头望向石桥,它在哪里?紫色的翠绿在空中的云烟中明灭。问他们云游四方要去哪里,难道是要去印度的灵鹫山朝见金仙吗?金仙在雪山静坐,笑着看这些狡猾的纷扰。书生一生未曾见过这样的景象,叹息这样的画作在人间流传。在清平的时代,神话中的吉祥动物在郊野,白日明亮地照耀着青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神话般的罗汉渡海图,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罗汉们的神通广大和海上的奇幻景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元素和佛教典故,如天台山、瀛海、罗汉、蛟鼍渊等,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如翠水红莲、浮玉山峰、古藓石室等,增强了画面的美感和神秘感。最后,诗人通过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表达了对清平时代的向往和对人间美好传说的珍视。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