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段节妇

莫磨青铜镜,莫理冰丝弦。 黄鹄不重行,女贞难再妍。 嗟嗟未亡人,寂寂长自怜。 百死何足惜,但惜负所天。 嫁时旧巾栉,不忍弃且捐。 所天谅有知,携之见黄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铜镜: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这里比喻女子的心境。
  • 冰丝弦:用冰蚕丝制成的琴弦,这里比喻女子的情感。
  • 黄鹄:黄色的天鹅,比喻忠贞不渝的爱情。
  • 女贞:女子贞洁的美德。
  • :美丽。
  • 未亡人:寡妇的自称。
  • 所天:指已故的丈夫。
  • 巾栉:古代女子梳妆用的梳子和篦子,这里指与丈夫共同生活的痕迹。
  • 黄泉:指阴间,人死后去的地方。

翻译

不要磨亮那青铜镜,不要理顺那冰丝弦。 黄鹄一旦失去伴侣,便不再寻找新的伴侣;女子的贞洁一旦失去,也难以再次美丽。 唉,我这个未亡人,总是孤独地自我怜悯。 即使死上百次也不足惜,只是可惜辜负了已故的丈夫。 嫁时的旧梳子和篦子,我不忍心丢弃。 如果我的丈夫在天有灵,我愿带着这些与他相见于黄泉之下。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寡妇对已故丈夫的深切怀念和忠贞不渝的情感。诗中通过“青铜镜”和“冰丝弦”的比喻,描绘了女子内心的孤寂和无法平复的情感。黄鹄和女贞的比喻则强调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贞洁的坚守。最后,女子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以及愿意带着与丈夫共同生活的痕迹,与他相会于阴间的愿望,展现了她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表达了明代女性对爱情的忠贞和对传统的坚守。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