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郡张参伯招饮省斋

坐拥熊轓已赐绯,省斋犹着遂初衣。 昔时卿月悬青琐,今日王春散紫微。 吏隐清尊消案牍,讼閒好鸟报芳菲。 材官自尔成疏慢,入幕应惭国士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熊轓(xióng fān):古代一种有熊图案的车子,常用于官员的交通工具。
  • 赐绯:赐予红色的官服,表示官职的提升。
  • 遂初衣:指初任官职时的衣服,这里表示虽然官职提升,但仍保持着初任时的朴素。
  • 卿月:指高官的职位,如同明亮的月亮。
  • 青琐:古代宫门上的青色图案,这里代指宫廷或高官的职位。
  • 王春:指君王的春天,比喻政治清明,国家繁荣。
  • 紫微:古代星官名,比喻朝廷或皇宫。
  • 吏隐:指隐退的官员。
  • 案牍:指文书工作。
  • 讼閒:指诉讼案件较少,社会安定。
  • 芳菲:指花草的香气,比喻美好的事物。
  • 材官:指有才能的官员。
  • 疏慢:疏远和怠慢。
  • 国士:指国家的杰出人才。

翻译

坐拥着有熊图案的车子,已经得到了赐予的红色官服,但在省斋中仍穿着初任官职时的朴素衣服。 昔日你的职位如同明亮的月亮高悬在宫门之上,今日国家的春天已经散布到了皇宫之中。 作为隐退的官员,用清酒消解文书工作的繁琐,诉讼案件少,好鸟的鸣叫预示着芳菲的美好。 有才能的官员自然会感到疏远和怠慢,进入幕府应当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并非国家的杰出人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官职提升后的心境与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对“熊轓”、“赐绯”与“遂初衣”的对比,展现了官员虽升官却不改初心的品质。后文通过“卿月”与“王春”的比喻,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喜悦。最后,诗人以“吏隐”、“讼閒”等词,抒发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才能的自谦与反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