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杨仲弘饶州东湖四景诗上本斋王参政

梅花吹暖透重闉,紫马朝遨湖上春。 岚影尽兼云影湿,涨痕犹带雪痕新。 高人下榻来江表,神女鸣珰过汉滨。 为问棠阴今盛否,君侯遗爱在番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闉(yīn):指城门。
  • 紫马:指高官的马。
  • 朝遨:指早晨游玩。
  • 岚影:山中的雾气。
  • 涨痕:水位上涨留下的痕迹。
  • 高人:指有才学或德行的人。
  • 下榻:指留宿。
  • 神女:神话中的女性,这里可能指美丽的女子。
  • 鸣珰:古代女子佩戴的玉制饰品,行走时发出声响。
  • 棠阴:指棠树的树荫,比喻官员的德政。
  • 遗爱:指官员离任后留下的恩德。
  • 番民:指当地的民众。

翻译

梅花在温暖的春风中绽放,透过城门传递着春天的气息。高官骑着紫马,早晨在湖上游玩,欣赏春天的美景。山中的雾气与云影交织,显得湿润,水位上涨的痕迹还带着雪后初融的新鲜。有才学的人留宿在此,美丽的女子佩戴着鸣珰,仿佛神话中的神女经过汉水之滨。我想问问,棠树的树荫现在是否依然茂盛,君侯留下的恩德是否还在当地民众心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湖上的美景,通过梅花、紫马、岚影、涨痕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还融入了对高人、神女的想象,增添了诗意的浪漫与神秘。结尾处,诗人通过对棠阴和遗爱的询问,表达了对官员德政的怀念与对民众福祉的关切。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关怀的深刻感悟。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