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紫金精舍喜性二释子

· 张羽
精蓝石畔接城闉,野水交游绝四邻。 过去真僧留半偈,浮来古佛见三身。 夜深门有听经虎,岁稔厨多施米人。 遥忆两禅相对处,俨然无着与天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精蓝:指精舍,即僧人修行的地方。
  • 石畔:石头旁边。
  • 接城闉:靠近城墙。
  • 野水:指郊外的水流。
  • 交游:交往的朋友。
  • 绝四邻:与四周邻居隔绝。
  • 真僧:真正的僧人。
  • 半偈:半句佛经,指简短的佛法教诲。
  • 浮来:漂浮而来。
  • 古佛:古代的佛像。
  • 三身:佛教术语,指佛的法身、报身、应身。
  • 听经虎:可能指听佛经的虎,象征佛法的力量。
  • 岁稔:丰收的年份。
  • 厨多:厨房里有很多。
  • 施米人:施舍米粮的人。
  • 两禅:两位禅师。
  • 相对处:相对而坐的地方。
  • 俨然:庄重的样子。
  • 无着:无所执着。
  • 天亲:指与天同亲,即与自然和谐相处。

翻译

在精舍的石头旁边,靠近城墙,郊外的水流与四周邻居隔绝。 过去有真正的僧人留下半句佛经,漂浮而来的古佛显现三身。 夜深时,门前有听佛经的虎,丰收的年份厨房里有很多施舍米粮的人。 遥想两位禅师相对而坐的地方,庄重地无所执着,与自然和谐相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僧侣修行之地,通过自然景观和宗教元素的融合,展现了僧侣们清净自持的生活状态。诗中“真僧留半偈”和“古佛见三身”体现了佛教的深邃与神秘,而“听经虎”和“施米人”则增添了诗意的生动与温馨。结尾处的“俨然无着与天亲”更是深化了僧侣们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精神的赞美。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