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拟诗六首

有士卧蓬蒿,悽怆恒鲜欢。 饥乌噪檐侧,哀猿号树端。 玄云被旭日,下土流光寒。 昨夜严霜飞,林中木叶乾。 凋彼萧与藿,曷以供朝餐。 苟无邓通钱,莫弹贡禹冠。 锻羽如栖鸡,努力空伐檀。 一经令人老,竖儒安足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蓬蒿(péng hāo):指杂草丛生的地方,比喻隐居或居处简陋。
  • 悽怆(qī chuàng):悲伤,凄凉。
  • :常常。
  • 玄云:黑云。
  • 旭日:初升的太阳。
  • 下土:指地面。
  • 流光:流逝的光阴。
  • 严霜:浓霜。
  • (gān):干枯。
  • :一种蒿类植物。
  • :豆叶。
  • 邓通钱:指财富。邓通是汉代富豪。
  • 贡禹冠:指官职。贡禹是汉代名臣,其冠象征官位。
  • 锻羽:比喻努力锻炼自己。
  • 伐檀:《诗经》中的一篇,此处指努力工作。
  • 竖儒:指无用之儒生。

翻译

有一位士人隐居在杂草丛生的地方,他常常感到悲伤,很少有欢乐。饥饿的乌鸦在屋檐边叫嚣,哀伤的猿猴在树梢上号叫。黑云遮住了初升的太阳,地面上的光阴显得寒冷。昨夜浓霜飞舞,林中的树木叶子都干枯了。萧和藿这些植物都凋谢了,如何能提供早餐呢?如果没有像邓通那样的财富,就不要去弹奏象征官职的贡禹冠。像栖息的鸡一样锻炼自己的羽毛,努力工作却空无所得。仅仅精通一经就让人老去,那些无用的儒生又有什么值得叹息的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士人的凄凉生活和内心的苦闷。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如饥乌、哀猿、玄云、严霜等,增强了诗中的悲凉气氛。诗中士人的生活困顿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饥乌噪檐侧”、“哀猿号树端”等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出来。末句“一经令人老,竖儒安足叹”则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儒生无用的讽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