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覆泉州安溪年兄詹晴溪

曾向秦淮共问津,几多家国话投真。 却怜清世文章客,閒作炎荒草莽臣。 沂水拟寻曾点乐,首阳甘受伯夷贫。 小春梅报先天信,谩折征鸿寄美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秦淮:南京的一条河流,古代文人常在此聚会。
  • 问津:探寻、寻求。
  • 家国:国家与家庭,指国家大事和家庭琐事。
  • 投真:真心相投,真诚交流。
  • 清世:清平世界,指社会安定。
  • 文章客:文人。
  • :同“闲”,空闲。
  • 炎荒:指边远荒凉之地。
  • 草莽臣:指在野的士人,未得官职的人。
  • 沂水:古代河流名,此处指曾点(孔子弟子)的乐事。
  • 首阳:山名,伯夷、叔齐隐居之地。
  • 伯夷贫:伯夷、叔齐因不食周粟而饿死,象征高洁不屈。
  • 小春:指农历十月,又称小阳春。
  • 梅报:梅花开放,预示春天的到来。
  • 先天信:预先传达的信息。
  • 谩折:随意折取。
  • 征鸿:远行的鸿雁,常用来象征书信。
  • 美人:此处指朋友或知己。

翻译

曾经一同在秦淮河畔探寻,多少关于家国的大事,我们真诚交流。 可惜在这样一个清平世界,作为文人,我却闲散地成为边远荒地的草莽之臣。 我想要像曾点那样在沂水寻找乐趣,也甘愿像伯夷那样在首阳山忍受贫穷。 十月梅花开放,预示着春天的消息,我随意折取鸿雁的羽毛,寄给远方的美人(朋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朋友真诚交流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诗中,“秦淮共问津”与“家国话投真”展现了诗人与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共同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怀。而“清世文章客”与“炎荒草莽臣”则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最后,通过“小春梅报”与“谩折征鸿”的意象,诗人寄托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友情的珍视。

张天赋

张天赋,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张天赋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