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登太白楼忆友人李和山

今古何人最上流,乘风此日快登楼。 一川花柳情怀旧,六合烟云眼界浮。 力士已曾输跪膝,夜郎谁复望归舟。 和山踪迹知何处,兴在白云天际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济宁:地名,今山东省济宁市。
  • 太白楼:位于济宁,为纪念唐代诗人李白而建。
  • 乘风:比喻心情愉快,如乘风而行。
  • 一川:一片,形容河流或景色。
  • 花柳:指春天的景色,花和柳树。
  •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 烟云:云雾,比喻变幻莫测的景象。
  • 力士:指唐代的力士高力士,曾因李白而跪拜。
  • 跪膝:跪拜,表示尊敬。
  • 夜郎:古国名,这里指边远之地。
  • 归舟:回家的船。
  • 和山:诗人的友人,李和山。
  • 踪迹:行踪,去向。
  • :兴致,兴趣。
  • 白云天际头:白云在天边,形容遥远或高远。

翻译

自古以来,谁是最上乘的风流人物?今日我乘着风,愉快地登上太白楼。 眼前是一片花柳盛开的美景,让我怀念旧日的情怀;四周的烟云变幻,让我的眼界也随之浮动。 高力士曾经因为李白而跪拜,而今在边远的夜郎,又有谁在期盼着李白的归舟呢? 和山,你的踪迹如今又在何方?我的兴致如同白云,飘荡在遥远的天际。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登太白楼远眺,表达了对友人李和山的思念及对往昔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一川花柳”、“六合烟云”,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同时融入了对历史人物李白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深远的情感。末句“兴在白云天际头”更是以白云象征自由与高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踪迹的关切及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张天赋

张天赋,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张天赋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