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偶题吊屈原

· 张羽
沈湘何许太凄其,愁绝中流竞两旂。 郢俗狂犹投角黍,骚魂醒欲扈江蓠。 九歌天外忧空切,五日人间吊不知。 贾谊少年徒解赋,霸陵无事漫兴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湘:指屈原投江自尽的地方,即湘江。
  • 凄其:形容凄凉悲伤。
  • 中流:江河中央的水流。
  • 竞两旂:旂(qí),古代的一种旗帜。这里指屈原投江时,江面上飘扬的旗帜,象征着他的悲剧。
  • 郢俗:郢(yǐng),古代楚国的都城,这里指楚地的风俗。
  • 角黍:一种用竹叶包裹的粽子,端午节时用来纪念屈原。
  • 骚魂:指屈原的魂魄。
  • 扈江蓠:扈(hù),跟随;江蓠(lí),一种水生植物,这里指屈原的魂魄似乎跟随江蓠在水中游荡。
  • 九歌:屈原的作品之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五日:指端午节,即屈原投江的日子。
  • 贾谊: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曾写《吊屈原赋》。
  • 霸陵:指汉文帝的陵墓,这里借指汉文帝时期。

翻译

屈原投湘江的地方是何等的凄凉,我站在江中央,看着两边的旗帜飘扬,心中充满了悲伤。楚地的风俗依旧在端午节投粽子纪念他,而他的魂魄似乎还在江中与江蓠相伴。他的《九歌》表达了对国家的深切忧虑,但五日这天人们却不知道如何吊唁他。贾谊虽然年轻,却能理解并赋诗纪念屈原,而汉文帝时期的人们却无事生非,徒然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屈原投江地点的描绘,表达了对屈原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其精神的崇高敬意。诗中“沈湘何许太凄其”一句,即以凄凉的笔触勾勒出屈原投江的悲壮场景。后文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述,以及对屈原作品《九歌》的提及,进一步强调了屈原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结尾处对贾谊的提及,则是对历史上对屈原有深刻理解的文人的一种赞扬。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