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潘中丞上蔡张参伯小集草堂漫成长句

杏花开满夫差城,城头初月纤纤明。 春风幸不弃岩穴,蓬蒿亦自来簪缨。 谢公暂著东山屐,步兵本是江东客。 一斛葡萄鬓未星,千里莼羹盌浮碧。 萧萧瑟瑟无歌钟,清音忽起庭下松。 楚云生栋帷菡萏,吴山供客餐芙蓉。 白驹空谷谁继响,鸣鹤九皋声朗朗。 风标不似世中人,霞举犹为天际想。 知君自是夔龙宾,何事江湖欲问津。 为霖为雨若有待,一丘一壑非其伦。 愧我青袍久零落,草堂灯火同驩谑。 别去依然三径荒,不堪罝兔堪罗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夫差城:指春秋时期吴国都城,今江苏苏州。
  • 簪缨:古代官吏的冠饰,比喻显贵。
  • 谢公:指谢安,东晋政治家,曾隐居东山,后复出。
  • 东山屐:谢安隐居东山时所穿的木屐。
  • 步兵:指阮籍,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曾任步兵校尉。
  • 江东客:阮籍是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故称江东客。
  • 一斛葡萄:形容美酒。
  • 鬓未星:指头发尚未斑白,比喻年轻。
  • 千里莼羹:指千里之外的莼菜羹,比喻思乡之情。
  • 盌浮碧:形容莼羹的颜色碧绿。
  • 萧萧瑟瑟:形容风声。
  • 无歌钟:没有歌声和钟声,形容环境清幽。
  • 楚云生栋:形容房屋高耸入云。
  • 帷菡萏:指荷花。
  • 吴山供客:指用吴地的山珍招待客人。
  • 餐芙蓉:指食用荷花。
  • 白驹空谷:比喻贤人隐居。
  • 鸣鹤九皋:比喻贤人声名远扬。
  • 风标:风度,风采。
  • 夔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比喻贤人。
  •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寻求出路。
  • 为霖为雨:比喻贤人出仕,能够造福百姓。
  • 一丘一壑:比喻隐居生活。
  • 青袍久零落:指官职低微,久未升迁。
  • 三径荒:指隐居之地荒凉。
  • 罝兔堪罗雀:比喻生活贫困,只能捕兔罗雀为食。

翻译

杏花盛开在夫差城,城头初月细长明亮。 春风幸好不遗弃山洞,野草也自然来显贵。 谢公暂时穿上东山屐,步兵本是江东客。 一杯美酒头发未白,千里外的莼菜羹碧绿。 风声瑟瑟无歌声钟声,清音突然从庭下松树响起。 楚云生在栋梁上,荷花围绕,吴山招待客人食用荷花。 白驹在空谷中继续响,鸣鹤在九皋声朗朗。 风度不像世间人,霞举仍为天际想。 知君自是夔龙宾,何事江湖欲问津。 为霖为雨若有待,一丘一壑非其伦。 愧我青袍久零落,草堂灯火同欢谑。 别去依然三径荒,不堪捕兔罗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夜夫差城的景象,通过杏花、初月、春风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中运用了谢公、步兵等历史人物的典故,以及白驹空谷、鸣鹤九皋等意象,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贤人出仕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官职低微、生活贫困的无奈和自嘲。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