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北山隐居王闲叟壁

荒村日午未开门,雨后馀花满地存。 举世但能旌隐逸,谁人知道是王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荒村:偏僻荒凉的村落。
  • 日午:中午。
  • 馀花:即余花,指雨后残留在地上的花朵 。
  • 举世:整个世界,全天下。
  • 旌隐逸:表彰、宣扬那些归隐山林的人。旌(jīng),表彰,宣扬。隐逸,指隐居的人。
  •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暗指王闲叟出身不凡。

翻译

中午时分,偏僻荒凉的村子里,那家门还未曾打开。一场雨后,地上到处是残留下来的花朵。全天下的人只知道去表彰、宣扬那些归隐的人,可又有谁知道这位隐居在此的人原本竟是王孙贵族出身呢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北山隐居之地荒芜寂静的景象,营造出清幽寂静的氛围。村荒、日午未开门、雨后残花满地,首先勾勒出了静谧又略显孤寂的环境。“举世但能旌隐逸”,反映了世人对隐居者表面的一种推崇,然而“谁人知道是王孙”笔锋一转,揭示出在那些声名之外,隐居者背后不为人知的身世经历。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仅是在写王闲叟的隐居生活,也隐隐传达出对某些现象的思考。看似在写他人,实则或许也寄托着自身一些政治上失意后向往超脱尘世,同时又感慨不被真正理解的复杂心境。这首诗语言简洁质朴却意蕴悠长,耐人寻味。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