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蔡天启

杖藜缘堑复穿桥,谁与高秋共寂寥。 伫立东冈一搔首,冷云衰草暮迢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杖藜:拄着藜杖。(lí),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用藜的茎做成的拐杖。
  • 缘堑:沿着壕沟。(qiàn),壕沟。
  • 穿桥:穿过桥梁。
  • 高秋:深秋。
  • 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 搔首:以手搔头,表示有所思的样子 。
  • 冷云:带着寒意的云。
  • 衰草:枯萎的草。
  • 暮迢迢:傍晚时分,远处景色显得悠远。迢迢(tiáo tiáo),形容距离远或时间长。

翻译

我拄着藜杖沿着壕沟前行,又穿过小桥,在这深秋时节,有谁能与我一同排遣这寂寥?我长久地站在东边的山冈上,用手挠着头,满心思绪,傍晚时分,只见那带着寒意的云朵飘浮,枯萎的野草一望无际,景色多么悠远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萧瑟孤寂的画面。开篇“杖藜缘堑复穿桥”,通过描写自己拄着拐杖走过沟坎和桥梁的行为,勾勒出诗人独自徘徊的形象。“谁与高秋共寂寥”则直抒胸臆,点明在深秋这个清冷的季节,无人相伴的寂寥心境 。“伫立东冈一搔首”,“伫立”表现出诗人站立之久,“搔首”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内心的烦闷与思索。最后“冷云衰草暮迢迢”,以景语收束全诗,描绘出傍晚时分,冷云飘荡、衰草连天的萧瑟之景,借景抒情,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简约却意境深远,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身内心的寂寞之感。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