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侍御惟益按秦中

明光使者出金闺,细草尊前绿已萋。 春送法冠行蓟北,霜随绣斧入关西。 大宛苜蓿飞黄急,二华芙蓉太白低。 圣代防胡收上策,彩毫秋色待君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光:汉代宫殿名,这里借指朝廷。
  • 金闺:指朝廷。
  • 细草尊前:指在尊贵之人面前,细草也显得绿意盎然。
  • 法冠:古代法官所戴的帽子,这里指董侍御的官职。
  • 蓟北:指中国北方的地区。
  • 绣斧:指官员的仪仗,象征权力。
  • 大宛:古代西域国名,这里指西域。
  • 苜蓿:一种植物,这里指西域的特产。
  • 二华:指华山和华阴,都在陕西。
  • 芙蓉:指华山上的芙蓉峰。
  • 太白:指太白山,也在陕西。
  • 彩毫:指画笔,这里比喻文采。

翻译

朝廷的使者从金闺出发,眼前的细草在尊贵之人面前显得绿意盎然。春天,你戴着法冠前往北方的蓟地,冬天的霜随着你的绣斧进入西边的关中。西域的大宛苜蓿在风中飞舞,陕西的华山和华阴的芙蓉峰在太白山下显得低矮。圣明的时代为了防御外族而采取上策,秋天的景色等待着你的彩笔来题写。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送别董侍御前往秦中(今陕西一带)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出行和冬天的归来,展现了董侍御的使命和旅途的艰辛。同时,通过对西域和陕西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董侍御此行的期待和祝福。诗的最后两句,既赞美了时代的安宁与策略,也寄托了对董侍御文采的期待,希望他能在秋色中留下佳作。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安宁的祝愿。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