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上:向北行进。
- 黄花:指菊花,也可能是指黄色的花朵。
- 一障孤:形容孤独无援的景象。
- 朵颜三卫:指明朝时期在北方设立的三个卫所,即朵颜、福余、泰宁三卫。
- 半吹芦:吹芦管,古代边塞的一种乐器,此处指边塞的军乐。
- 征人:指出征的士兵。
- 夕堕:傍晚时分。
- 看烽泪:望着烽火流泪,形容士兵思乡之情。
- 使者:朝廷派遣的官员。
- 秋飞:秋天出使。
- 出塞符:出使边塞的凭证。
- 沙苑:指边塞的沙地。
- 青海鹘:青海地区的猎鹰,此处可能指边塞的猛禽。
- 天闲:指皇帝的马厩。
- 大宛驹:大宛国的良马,此处泛指好马。
- 宫罗:宫廷中的罗网,比喻宫廷的束缚。
- 马市:买卖马匹的市场。
- 无劳计:不必费心计算。
- 父老:指家乡的老人。
- 中原:指中国的中心地带。
- 赐租:皇帝赐予的免租或减税。
翻译
向北行进,只见孤独的黄花,朵颜三卫的士兵半数吹着芦管。出征的士兵傍晚望着烽火流泪,使者在秋天带着出塞的凭证飞驰而去。沙苑中已经驱赶了青海的猎鹰,皇帝的马厩不再需要大宛的良马。宫廷的束缚和马市的交易无需费心计算,家乡的老人期盼着皇帝赐予的免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边塞的景象和士兵的心情。通过“黄花一障孤”、“征人夕堕看烽泪”等句,表达了边塞的孤寂和士兵的思乡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和平的渴望,如“沙苑巳驱青海鹘,天闲不用大宛驹”暗示了边塞的安宁,而“父老中原望赐租”则反映了人民对减轻赋税的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士兵的忠诚。
欧大任的其他作品
- 《 立秋先一日同黄君庆顾叔震周之祯游满井过观音院逢珍公 》 —— [ 明 ] 欧大任
- 《 九月七日同管臬使曾谢俞三山人集王元美弇山园 》 —— [ 明 ] 欧大任
- 《 哭王司寇元美四首 》 —— [ 明 ] 欧大任
- 《 费郡丞民益思恩书至 》 —— [ 明 ] 欧大任
- 《 登快阁遂谒山谷祠和石刻十韵 》 —— [ 明 ] 欧大任
- 《 次韵答丁戊山人武夷见寄二首 》 —— [ 明 ] 欧大任
- 《 新秋同文寿承沈懋学文休承许殿卿姚元白黎惟敬集吴约卿高斋得飞字 》 —— [ 明 ] 欧大任
- 《 闻王敬美关中督学乞休还吴下 》 —— [ 明 ] 欧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