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子迁游大学

一时清艳羡潘郎,西学长安诣太常。 此去金茎泠露下,争看玉树紫微旁。 青云冠盖犹千骑,绮陌烟花更万行。 最是荥阳才独步,綵毫应待奏明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潘郎:指潘子迁,诗中的主人公。
  • 西学:指到西方学习。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代京城。
  • 太常:古代官职名,这里指代朝廷。
  • 金茎:指宫殿中的柱子,这里比喻朝廷。
  • 泠露:清凉的露水,这里比喻清新的环境。
  • 玉树:比喻英俊的人才。
  • 紫微:古代星官名,这里比喻朝廷。
  • 青云:比喻高官显贵。
  • 冠盖:指官员的帽子和车盖,这里比喻官员。
  • 绮陌:繁华的街道。
  • 烟花:指繁华的景象。
  • 荥阳:地名,这里指潘子迁的故乡。
  • 綵毫:指文采。
  • 明光:指朝廷的光辉。

翻译

大家都羡慕潘子迁的清秀和才华,他前往京城学习,准备进入朝廷。这次他将在朝廷的清凉环境中,成为众人瞩目的英才。尽管他周围有许多高官显贵和繁华景象,但他的才华在荥阳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文采将等待着在朝廷中展现。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潘子迁的才华和前程,通过对比繁华的京城和潘子迁的故乡荥阳,突出了他的独特和出众。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如“金茎泠露”和“玉树紫微”,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潘子迁未来成就的期待和赞美。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