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曹长仁甫出守淮安

朅来东省共为郎,畿辅君行绾郡章。 正借张纲平海垒,谁云汲黯卧淮阳。 万家畚锸防河急,十道均输转饷长。 问俗勤耕功不细,召归何以奏明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朅来:来到。
  • 东省:指东都,即京城。
  • 共为郎:共同担任官职。
  • 畿辅:指京城周边地区。
  • 绾郡章:指担任郡守的职务。
  • 张纲:东汉名臣,曾平定海盗。
  • 汲黯:西汉名臣,曾任淮阳太守。
  • 卧淮阳:指汲黯在淮阳的政绩。
  • 畚锸:挖土和铲土的工具,这里指治河工程。
  • 防河:指治理黄河。
  • 均输:古代官府负责调配物资的制度。
  • 转饷:指运输粮食。
  • 问俗勤耕:指了解民情并鼓励耕作。
  • 召归:指被召回京城。
  • 明光:指朝廷。

翻译

我们一同在京城担任官职,如今你将前往京城周边地区担任郡守。正需要像张纲那样平定海盗,谁说汲黯在淮阳的政绩不显赫。治理黄河的工程紧急,需要万家参与,十道均输制度确保粮食运输长久。了解民情并鼓励耕作,功不可没,当你被召回朝廷时,将以何等成就向朝廷汇报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张仁甫出守淮安的祝福和期望。诗中通过提及历史名臣张纲和汲黯,暗示张仁甫将像他们一样有卓越的政绩。同时,诗中也描绘了淮安地区的治理挑战,如黄河治理和粮食运输,体现了作者对张仁甫的深切关怀和对其能力的信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士人对国家和民生的责任感。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