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胪:古代官名,掌管朝贺庆吊的司仪。
- 学宪:学官名,掌管教育的官员。
- 慈仁寺:寺庙名。
- 毗卢阁:寺庙中的建筑,通常指高阁。
- 貂敝:指貂皮衣服破旧,比喻贫穷或境遇不佳。
- 咸阳:地名,今陕西省咸阳市,此处可能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 睥睨:城墙上的女墙,也指城墙。
-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
- 诸天:佛教用语,指天界的众多神祇。
- 大漠:广阔的沙漠。
- 风烟:风和烟,比喻战乱或边疆的景象。
- 作赋:写诗作赋,指文学创作。
- 登高:指登高望远,常用于诗歌中表达壮志或感慨。
- 大夫:古代官职,此处指有才能的官员。
翻译
三年间两次见到贵宾来访,我虽贫穷却仍在咸阳未归。 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带着酒登上城墙,秋天的景色在城外显得格外壮丽。 在高高的寺庙阁楼上,远望天界的神祇,大漠的风烟在万里之外展开。 我怎敢自诩能写出登高赋诗的佳作,只是在这逢时的机遇中,真羡慕那些有才能的大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访客在慈仁寺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和对有才能之人的羡慕。诗中“貂敝咸阳我未回”反映了作者的境遇,而“载酒晴光连睥睨,出城秋色郁崔嵬”则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最后两句“作赋登高吾岂敢,逢时真羡大夫才”则流露出作者的自谦与对时势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