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评事玉叔见怀

楚歌何以念同声,然诺深知慷慨情。 雁下蓟门书万里,星相淮海客孤城。 广文官自留毡冷,廷尉名缘结袜成。 巴曲岂堪酬白雪,独悬清梦到西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楚歌:楚地的歌曲,这里指来自楚地的朋友的歌声或诗文。
  • 同声:志同道合的声音,比喻志趣相投。
  • 然诺:答应,许诺。
  • 慷慨情:豪爽、激昂的情感。
  • 蓟门: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带。
  • 星相:星象,这里指远行的人。
  • 淮海:地区名,指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之间。
  • 孤城:孤立无援的城池,这里指远方的城市。
  • 广文:指广博的文化知识。
  • 留毡冷:指留下来的人感到寒冷,毡是古代的一种保暖用品。
  • 廷尉:古代官名,掌管司法。
  • 结袜成:结袜,指整理行装,成,完成。
  • 巴曲:巴地的曲调,这里指普通的歌曲。
  • 白雪:高雅的音乐或诗文,这里指高水平的作品。
  • 西京:古代对长安的别称,这里指梦中的理想之地。

翻译

楚地的歌声为何让我如此怀念那志同道合的声音,深知你那豪爽激昂的情感和坚定的承诺。 你的书信如雁飞过蓟门,传递万里之外的思念,星象预示着淮海之间的旅人孤独地驻足在远方的城市。 广博的文化知识让你自感留下来的人感到寒冷,而廷尉的名声则因整理行装完成而成就。 普通的巴地曲调怎能酬答高雅的白雪之音,我只能独自在清梦中飞往那遥远的西京。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对高雅文化的向往。诗中,“楚歌”、“同声”、“然诺”等词语描绘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志趣。通过“雁下蓟门”、“星相淮海”等意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深切。结尾的“巴曲岂堪酬白雪,独悬清梦到西京”则体现了诗人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