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明府君敬擢户曹入留都
东都徵卓茂,南省得韦维。
仓部周司禄,民曹汉度支。
渥恩分雨露,清望重纶丝。
凫入丹墀日,莺迁紫禁时。
登朝鸣玉地,列署祝鸠司。
薄赋纾疲户,丰储给健儿。
频年多战伐,三辅已疮痍。
勉为留京计,深酬圣主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都: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 卓茂:东汉时期的著名官员,此处用以比喻贤能的官员。
- 南省:指明朝的南京。
- 韦维:东汉时期的官员,此处用以比喻贤能的官员。
- 仓部:古代官署名,负责国家粮食储备。
- 民曹:古代官署名,负责民政事务。
- 度支:古代官署名,负责财政收支。
- 渥恩:深厚的恩惠。
- 纶丝:古代用来比喻皇帝的诏令。
- 凫:野鸭,此处比喻官员。
- 丹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代指朝廷。
- 莺迁:比喻官员升迁。
- 紫禁:紫禁城,代指皇宫。
- 鸣玉地:指朝廷,因官员上朝时佩玉鸣响。
- 列署:指官署。
- 祝鸠司:指官署,祝鸠为古代官名。
- 薄赋:减轻赋税。
- 纾:缓解。
- 疲户:贫困的百姓。
- 丰储:充足的储备。
- 健儿:指士兵。
- 三辅: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疮痍:创伤,比喻战乱后的残破景象。
- 留京:留在京城。
- 圣主:指皇帝。
翻译
在东都北京,贤能如卓茂的官员被征召;在南省南京,贤能如韦维的官员得到重用。仓部负责国家的粮食储备,民曹负责汉代的财政收支。深厚的恩惠如同雨露,清高的声望重如纶丝。官员如野鸭般进入朝廷,如莺鸟般升迁至皇宫。在朝廷上佩玉鸣响,在官署中任职。减轻赋税以缓解贫困百姓的负担,充足的储备供给士兵。多年来战乱频繁,京城及其周边地区已满目疮痍。勉力留在京城,深深回报皇帝的知遇之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东都和南省的贤能官员,展现了明朝时期官员的选拔和重用情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比喻,如“卓茂”、“韦维”、“凫入丹墀”、“莺迁紫禁”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官员的升迁和朝廷的景象。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战乱和民生疾苦,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切关怀。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官员的风采和时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