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园山房为潘子迁赋

选胜新开淇上园,宛然洛涘似潘安。 宿烟葱茜青千亩,夹水檀栾绿万竿。 游处鸣弦春自媚,閒来散帙夏偏寒。 题诗更过辛夷馆,为有丛篁许客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淇园:古代著名的竹园,位于今河南省淇县。
  • 洛涘:洛水之滨,这里指洛阳。
  • 潘安:潘岳,字安仁,西晋文学家,美男子,此处借指潘子迁。
  • 宿烟:清晨的烟雾。
  • 葱茜:形容草木茂盛,色彩鲜明。
  • 檀栾:形容竹子秀美。
  • 鸣弦:指弹琴。
  • 散帙:打开书卷阅读。
  • 辛夷馆:指辛夷花盛开的地方,辛夷是一种花,这里可能指潘子迁的园中有一处种植辛夷花的地方。
  • 丛篁:成片的竹林。

翻译

在淇水之滨新开辟了一座园林,仿佛洛阳之畔,宛如潘安的居所。清晨的烟雾缭绕在茂盛的千亩青竹之上,沿着水边是秀美的万竿绿竹。在这里游玩时弹琴,春天显得格外妩媚;闲暇时翻阅书籍,夏天却感到格外凉爽。题诗之处更胜过辛夷花盛开的馆舍,因为有这片竹林,允许客人观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淇园山房的美丽画卷,通过对竹林、烟雾、琴声、书籍等元素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园中的宁静与雅致。诗中“宿烟葱茜青千亩,夹水檀栾绿万竿”一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竹林的茂盛与秀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后文通过“鸣弦春自媚,閒来散帙夏偏寒”进一步以音乐和阅读的愉悦感受,加深了园中生活的惬意与文化氛围。结尾提及“辛夷馆”与“丛篁”,不仅点明了园中的特色景观,也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开放与欢迎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