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坚以墙东小隐自署答其来韵因成题篇

家出琅琊六代馀,墙东避世偶成居。 秦川少作中郎客,楚相能题孺仲书。 自有蓬蒿深息鴳,一从濠濮久知鱼。 地偏可是心曾远,凿涧开林好结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琅琊(láng yá):古代地名,今山东临沂一带。
  • 六代:指六个朝代,这里泛指历史悠久。
  • 墙东:指隐居之地。
  • 秦川:古代地名,今陕西一带。
  • 中郎:官名,古代文官。
  • 楚相:楚国的宰相。
  • 孺仲:人名,具体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道中人。
  • 蓬蒿:指野草,这里比喻隐居的生活环境。
  • 息鴳(xī yàn):一种小鸟,这里比喻隐居者。
  • 濠濮:古代地名,这里比喻隐居的地方。
  • 知鱼:出自《庄子·秋水》,比喻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 地偏:指地方偏僻。
  • 心曾远:指心境远离尘嚣。

翻译

我出身于琅琊,历经六代,如今在墙东隐居。我很少在秦川担任中郎官,但在楚国,我能为孺仲题写书籍。我自有蓬蒿深处的小鸟相伴,自从在濠濮久居,我对鱼的生活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地方虽偏僻,但我的心境却远离尘嚣,开凿溪涧,种植林木,正好可以建造我的小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享受。通过“墙东避世”、“自有蓬蒿深息鴳”等词句,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隐居环境。诗中“一从濠濮久知鱼”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庄子》中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对隐逸生活的热爱。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