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学宪舜举参藩山西三首

岭表儒宗汉使同,玺书授节过河东。 廷推给饷萧丞相,人识单车郭令公。 沙草微茫驱伏兔,关城迢递送飞鸿。 雁门马邑曾非远,咫尺京台正郁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郭学宪舜举:指郭舜举,明代的一位学官。
  • 参藩山西:指担任山西的参政。
  • 岭表儒宗:指在岭南地区有学问和声望的儒者。
  • 汉使:指汉代的使者,这里比喻郭舜举。
  • 玺书:皇帝的诏书。
  • 授节:授予符节,表示任命。
  • 河东:地名,今山西省一带。
  • 廷推:朝廷推荐。
  • 萧丞相:指汉代名相萧何,这里比喻郭舜举。
  • 郭令公:指唐代名将郭子仪,这里比喻郭舜举。
  • 沙草微茫:形容沙漠草原的景象。
  • 伏兔:指沙漠中的兔子。
  • 关城:指边关的城池。
  • 雁门:地名,今山西省北部。
  • 马邑:地名,今山西省朔州市。
  • 京台:指京城的宫殿。

翻译

在岭南地区有学问和声望的儒者,如同汉代的使者,郭舜举被皇帝授予符节,前往河东任职。朝廷推荐他负责给养,人们都知道他如同单车的郭令公。在沙漠草原的微茫中,他驱赶着沙漠中的兔子,在边关的城池间,他送走了飞鸿。雁门和马邑并不遥远,京城的宫殿正郁郁葱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郭舜举被任命为山西参政的情景,通过“岭表儒宗汉使同”和“玺书授节过河东”展现了他的学问和声望以及朝廷的任命。诗中“廷推给饷萧丞相,人识单车郭令公”以历史名人为喻,赞颂了郭舜举的才能和威望。结尾的“雁门马邑曾非远,咫尺京台正郁葱”则表达了郭舜举即将赴任的边疆与京城的距离感,以及京城的繁荣景象。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郭舜举的敬仰和对边疆安定的期待。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