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光禄邦表归葬太宜人合先大夫兆域

啼乌万里怆悲襟,薤露西风岁又阴。 九垄松楸儿泪尽,三朝纶綍主恩深。 延陵碑古镌成玉,石窌封存郁似林。 絮酒何人来下马,白茅应慰介休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啼乌:指乌鸦的啼叫,常用来形容悲伤的气氛。
  • 薤露:薤(xiè)是一种植物,薤露指薤叶上的露水,这里比喻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 九垄:垄(lǒng),田间的土埂,九垄指坟墓,象征着墓地的庄严。
  • 纶綍:纶(guān),古代用来系官印的丝带;綍(fú),古代用来系玉的丝带,这里指皇帝的诏书或赐予的荣誉。
  • 延陵:地名,这里指延陵的碑文,可能是指袁光禄的墓碑。
  • 石窌:窌(jiào),地窖,这里指墓穴。
  • 絮酒:指用棉絮包裹的酒,古代用于祭奠。
  • 白茅:一种草,古代常用于祭祀。
  • 介休:地名,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故乡或与诗人有关的地方。

翻译

乌鸦的啼叫声传遍万里,令人心碎,西风中的薤叶露水又是一年阴沉的季节。 九垄的松树和楸树下,儿子的泪水已经流尽,三朝皇帝的恩典深厚。 延陵的古老碑文如同玉石般镌刻,石窌的封存郁郁葱葱如同森林。 有谁会下马来祭奠,带来絮酒,白茅应当能慰藉介休的心。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袁光禄归葬的深切哀悼和对先人的怀念。诗中,“啼乌”、“薤露”等意象渲染了悲伤的氛围,而“九垄松楸”、“三朝纶綍”则体现了对逝者的尊敬和对其生前荣耀的回忆。后两句通过对延陵碑文和石窌封存的描绘,进一步以物喻情,表达了对逝者永恒记忆的期望。结尾的“絮酒”和“白茅”则是对逝者最后的祭奠,寄托了诗人的哀思和对逝者灵魂的慰藉。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