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琇公还金陵

南去鸡山寺,游方返给园。 四禅吾自性,双树更何言。 钟阜云随杖,玄湖月在门。 汤休今怨别,知尔问词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琇公: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门。
  • 鸡山寺:地名,寺庙名,位于金陵(今南京)附近。
  • 游方:指僧人四处游历,参禅问道。
  • 给园:指僧人的居所或修行之地。
  • 四禅:佛教术语,指修禅的四个阶段,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 吾自性:指诗人自己的本性或修行境界。
  • 双树:指佛教传说中的菩提树和娑罗树,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涅槃。
  • 钟阜:指钟山,位于南京,是南京的著名山峰。
  • 玄湖:指玄武湖,位于南京,是南京的一大名胜。
  • 汤休: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门。
  • 怨别:指因离别而感到的怨恨或不舍。
  • 词源:指诗词的源头或创作的灵感。

翻译

送琇公返回金陵的鸡山寺,他游历四方后回到了修行的园地。 修禅的四个阶段是我自己的本性,菩提树和娑罗树又能说些什么呢。 钟山的云随着他的杖头飘动,玄武湖的月光照在门前。 汤休现在因为离别而感到怨恨,我知道你是在询问诗词的灵感来源。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送别琇公返回金陵鸡山寺的作品。诗中,诗人通过对琇公游方归来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修行生活的理解和尊重。诗中“四禅吾自性,双树更何言”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禅修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修行境界的赞赏。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钟阜云随杖,玄湖月在门”,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禅意。结尾的“汤休今怨别,知尔问词源”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友人诗词创作灵感的关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禅修境界。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