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白鹿书院时癸亥八月十有三日也

· 苏葵
何处佳山入梦时,小桥三峡水迟迟。 重经祠下诸贤讶,忽到峰前五老知。 无复旧人空旧榻,几多新树漫新枝。 萍蓬踪迹浑堪慨,徙倚巴山有所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祠下:供奉先人的庙堂之下。
  • 诸贤讶:各位贤者感到惊讶。(讶,yà,惊奇,奇怪)
  • 五老知:庐山五老峰好像知道(作者的到来)。
  • 萍蓬:像浮萍、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比喻行踪不定。(萍,píng;蓬,péng)

翻译

在什么地方的美好山川进入我的梦境呢?梦中小桥下三峡的水流迟缓。再次经过祠庙下各位贤者讶异,忽然到达山峰前好像五老峰知道(我的到来)。不再有旧时的人在旧时的榻上,有许多新树肆意生长着新的树枝。我这行踪不定的人真是令人感慨,在巴山处徘徊心中有所思虑。

赏析

这首诗以梦境开篇,描绘了作者梦中的白鹿书院及其周边景色,以及重回故地的感受。诗中通过“水迟迟”“诸贤讶”“五老知”等描写,营造出一种虚幻而又神秘的氛围。“无复旧人空旧榻,几多新树漫新枝”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最后,作者以“萍蓬踪迹浑堪慨,徙倚巴山有所思”结尾,抒发了自己行踪不定的慨叹以及内心的思考。整首诗意境幽深,情感真挚,将作者对故地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悟融为一体。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