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庆沈太守建岁寒书院偶留题

· 苏葵
人间多少读书处,欲固岁寒贤守心。 隔岁草莱诛濯濯,一庭松柏长森森。 汉儒载籍能存几,周政规模却至今。 老病星轺三月过,欲扬洙泗洗清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岁寒:喻在困境中保持节操的品格,后亦借喻阅历久长而富有经验。读作(suì hán)。
  • 贤守:指贤明的地方长官。
  • 草莱:指荒地。读作(cǎo lái)。
  • 濯濯:形容山上光秃秃的,没有草木。读作(zhuó zhuó)。
  • 星轺:古代称帝王的使者为星使,因称使者所乘的车为星轺。读作(xīng yáo)。
  • 洙泗:洙水和泗水。古时二水自今山东省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时属鲁国地。孔子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后因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

翻译

在人间有许多读书的地方,想要巩固在困境中仍保持节操的贤明太守的心志。 隔了一年,荒地上的草木被清除得干干净净,庭院中的松柏长得苍翠茂盛。 汉代儒生的典籍还能留存多少呢,周代的政治规模却一直延续到如今。 我这年老多病之人乘使者之车在三月经过此地,想要发扬儒家思想来洗涤清正的胸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顺庆沈太守所建的岁寒书院偶留的题诗。诗的首句表达了人世间读书之处众多,而沈太守建书院是为了坚守高尚的品德。次句通过描写隔年荒地变得整洁,松柏茂盛,暗示了书院的环境经过打理后变得宜人,也可能象征着书院培养人才的成果。接着,诗人提到汉代儒生的典籍留存问题,以及周代政治规模的延续,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政治理念的思考。最后,诗人自述年老多病,乘星轺经过此地,希望能通过弘扬儒家思想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表现出对儒家文化的尊重和对自身修养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清幽,寓意深刻,既赞扬了沈太守建书院的功绩,又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自身品德修养的关注。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