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野烧:野外的野火。
- 岭背:山岭的背面。
- 山唇:山脚。
- 异草:奇异的草。
- 求号:求得名称(这里指难以确切地命名)。
- 仙花:神奇的花。(注:这里的“仙花”和“异草”不一定是实指某种花草,可能是用来形容山中花草的独特和奇异)。
翻译
长久以来拥有想要回归山林的心意,却实在难以说与他人知晓。 野外的野火围绕着山岭的背面燃烧,耕田的牛犊踏破了山脚的土地。 奇异的花草难以确切地命名,神奇的花朵只耐受得住春天。 暂且登上高处远望,又看到了下方的尘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罗浮山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诗的首句表达了作者对归山的渴望以及这种心意难以言传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通过“野烧围岭背,耕犊破山唇”的描写,展现了山野中的自然景象和生命力。“异草难求号,仙花只耐春”则强调了山中花草的独特和与众不同。最后两句“暂时高处望,又见下方尘”,在登高远望的视角中,表现出作者对尘世的一种超脱和审视。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和对尘世的某种思考。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寿金国瑞都阃 》 —— [ 明 ] 释今无
- 《 飞云顶寄博罗胡正庵明府 》 —— [ 明 ] 释今无
- 《 寿何大持四十一兼送入北雍 》 —— [ 明 ] 释今无
- 《 奉和孙道宣明府九日同彭云客出五仙门渡海幢登地藏阁韵 》 —— [ 明 ] 释今无
- 《 送陈羽王郡丞赴都改除 其二 》 —— [ 明 ] 释今无
- 《 过李将军墓 》 —— [ 明 ] 释今无
- 《 过飞来寺 》 —— [ 明 ] 释今无
- 《 铁源赵典闱见访奉赠一律同入花田携二章见赠用予原韵即于花田叠詶其意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