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莆田黄举人椿庭哀挽卷黄尝典乡塾

· 苏葵
彭殇不可齐,造化诚儿戏。 世无白琅霜,南华喻唐肆。 人间四十春,大觉破梦寐。 东风桃李场,漠漠阴云翳。 我爱汉仲蔚,千古垂风致。 莆阳今何如,林涧不被愧。 飞腾付后昆,后昆已承志。 峨峨赤龙山,会有焚黄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彭殇:彭,指彭祖,传说中长寿的人;殇,指未成年而死。彭殇在这里指长寿和短命。(“殇”读音:shāng)
  • 造化:指创造演化,这里指自然界的力量。
  • 白琅霜:应该是一种延年益寿的神奇物品,诗中借此表示对长生不老的质疑。
  • 南华:指《南华经》,即《庄子》,这里用《庄子》中的典故来表达对人生的看法。
  • 唐肆:空荡的集市。
  • 大觉:彻底觉悟。
  • 阴云翳:乌云遮蔽。(“翳”读音:yì)
  • 仲蔚:张仲蔚,是古代一位隐居不仕的高士。
  • 后昆:后代。
  • 焚黄贲:古代祭礼之一,烧化祭文以祭祀死者。(“贲”读音:bì)

翻译

长寿和短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自然界的力量真是如同儿戏一般。世上没有能让人长生不老的白琅霜,就像《南华经》中所比喻的空荡集市一样,说明追求长生是虚幻的。人生短短四十个春秋,一旦大彻大悟,就如同从梦中醒来。在那东风吹拂的桃李盛开之地,却有着漠漠的阴云遮蔽。我钦佩汉代的张仲蔚,他的千古高风令人敬仰。如今的莆阳怎么样呢?那山林溪涧也不会让人感到愧疚。飞黄腾达之事就交给后代吧,后代已经继承了前人的志向。那巍峨的赤龙山,将会有焚烧祭文来祭奠死者的仪式。

赏析

这首诗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为主题。诗的开头表达了对生命长短差异的无奈和对自然造化的感慨,认为长生是不现实的。接着,诗人通过描绘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如“人间四十春,大觉破梦寐”,强调了对人生的觉悟。诗中提到对汉代隐士张仲蔚的敬仰,体现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对莆阳的现状和后人的发展表示了关注,认为后人已经继承了前人的志向。最后,以赤龙山的焚黄贲仪式结尾,暗示了对死者的祭奠和对生命的敬畏。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古朴,通过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