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参汝茂自楚藩以诗惠寄用韵酬之

· 严嵩
自笑茆斋映雪人,谩披陈蠹学经纶。 幸于礼乐逢明圣,岂有文章动缙绅。 秉烛夜堂还草奏,揽衣朝阁更迎宾。 南宫故旧劳相问,潦倒风尘白发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茆(máo)斋:茅屋。
  • 映雪:晋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比喻勤奋读书。
  • 谩(màn):胡乱,徒然。
  • 陈蠹(dù):陈旧的书籍、蛀虫,此处指陈旧的学问。
  • 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 缙绅(jìn shēn):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翻译

我自己嘲笑自己如同在茅屋中映雪苦读的人,徒然地翻阅着陈旧的书籍学习治国的方略。 庆幸在礼乐之邦遇到了圣明的君主,哪里会有什么文章能够打动那些达官贵人呢。 在夜里的厅堂中秉烛还在起草奏章,早晨在朝堂上又要整理衣冠迎接宾客。 在南宫的旧友特意来问候我,我在困顿的尘世中已是白发新添,潦倒不堪。

赏析

这首诗是严嵩对胡汝茂从楚地藩王府寄诗问候的酬答之作。诗中,严嵩自嘲自己在茅屋中勤奋苦读却成效甚微,表达了对遇到明圣君主的庆幸,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的文章难以打动权贵的无奈。接着描述了自己忙碌的生活,夜晚秉烛起草奏章,早晨在朝堂迎接宾客。最后提到南宫的旧友问候,突显了自己在尘世中的困顿和潦倒,新添的白发更是增添了一份沧桑之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严嵩当时的心境和处境。

严嵩

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移疾归,结交名流,读书钤山十年,以诗文获盛名。还朝,进侍讲。世宗时累官为礼部尚书,以佞悦当上意,撰青词独能称旨。嘉靖二十一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二十三年,代翟銮为首辅。累加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与子世蕃父子济恶,横行公卿间。构杀夏言、曾铣、张经等,治劾己者杨继盛等至死,引党羽赵文华、鄢懋卿等居要地,专政二十年之久。后帝渐厌其横。四十一年,徐阶所亲御史邹应龙抗疏极论世蕃不法状,嵩因而罢官。后又因御史林润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职为民,寄食墓舍而死。有《钤山堂集》。 ► 11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