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春二月与蜜在慧均四藏自显超汉铁关洞开瓶出法敌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挂云诸子从燕台南归取道泰安登岱岳所经胜槩矢口咏歌共得五言近体十二章以志一时上横冈
绿影云俱远,红门路始通。
精神难透石,衣袂易呼风。
峡月疑流雪,山霞似坠虹。
廿年登岱意,却值乱离中。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槩(gài):同“概”。
- 矢口:指随口。
- 红门:泰山的一处景点。
- 袂(mèi):衣袖。
翻译
绿色的树影和云朵都渐渐远去,通往红色山门的道路方才畅通。人的精神难以穿透巨石,衣袖很容易被风吹动。峡谷中的月亮仿佛流淌的雪,山间的云霞好似坠落的彩虹。二十年来攀登泰山的意愿,却在战乱流离之中得以实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泰山的情景及感受。首联写路途上的所见,绿影云远,红门路通,展现出一种开阔的景象。颔联通过描写精神难透石和衣袂易呼风,表现出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的渺小。颈联以峡月流雪和山霞坠虹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泰山的美丽景色,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尾联则表达了作者二十年来的登岱愿望,却在乱离之中才得以实现,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实现愿望的欣慰,又有对乱离时代的感慨。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洁,将泰山的景色与作者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二月游禅林寺 》 —— [ 元 ] 揭祐民
- 《 先忠端公祠堂落成王明府蒿伊命广文沈令辰摄二月丁祭 》 —— [ 清 ] 黄宗羲
- 《 次韵春日即事六首 》 —— [ 宋 ] 洪皓
- 《 次韵周安道宪史仲春雨窗书怀十首 其七 》 —— [ 元 ] 叶颙
- 《 甄邦圣为兄鸣冤世所同义反坐十年神人共愤既而得释天心见矣廿馀年来家道徐徐而起莫非天祐岁丁丑正月邦圣病笃梦一神披发抚圣背曰义士也为兄报仇赐汝一纪之寿觉而渐愈始知玄帝所赐也岂非天哉足以传矣诗以纪之其三 》 —— [ 明 ] 梁维栋
- 《 和仁仲春日十绝 》 —— [ 宋 ] 胡寅
- 《 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 》 —— [ 宋 ] 苏轼
- 《 二月昭州奏正月一日设醮上玉皇表烧钱次有鹤一只翱翔久之西北去 》 —— [ 宋 ] 夏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