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碑行

贞观仆碑缘入谮,元祐仆碑谗更甚。 太平再致伊谁功,后有温公前郑公。 平生富贵若土苴,贬秩停昏何啬丰。 惩惰纳忠真力假,绍述遑讥缀旒者。 辽东兵败金人来,口碑一日高崔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仆碑:倒下的碑,此处指被推倒的碑文或纪念物。
  •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代表唐朝的盛世。
  • 元祐:北宋哲宗赵煦的年号,代表北宋的一个时期。
  • (zèn):诬陷,中伤。
  • 温公: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因其封号为温国公,故称。
  • 郑公:指唐朝政治家、文学家郑畋,因其封号为郑国公,故称。
  • 土苴(tǔ jū):泥土和枯草,比喻轻贱之物。
  • 贬秩:降低官职等级。
  • 停昏:停止昏庸的行为。
  • 啬丰:吝啬与丰厚,此处指对功臣的赏罚不公。
  • 惩惰:惩罚懒惰。
  • 纳忠:接受忠言。
  • 真力假:真正有能力的人被假象所掩盖。
  • 绍述:继承前人的事业。
  • 遑讥:无暇讥笑。
  • 缀旒(zhuì liú):古代帝王冠冕上的装饰,比喻虚有其表。
  • 辽东:地名,今辽宁省一带。
  • 口碑:公众的评价。
  • 崔嵬(cuī wéi):高大的样子。

翻译

贞观时期的碑文被推倒是因为诬陷,元祐时期的碑文被推倒则是因为谗言更加严重。太平盛世再次到来,是谁的功劳呢?后来有温公,之前有郑公。他们平生视富贵如泥土,被贬官、停止昏庸的行为,对他们的赏罚是何等的吝啬与丰厚。他们惩罚懒惰,接受忠言,真正有能力的人却被假象所掩盖。继承前人的事业,无暇讥笑那些虚有其表的人。辽东兵败,金人入侵,公众的评价一日之间变得高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贞观和元祐两个时期碑文被推倒的描述,反映了历史上忠良被诬陷和谗言的悲剧。诗中提到的温公和郑公,代表了那些在乱世中坚守正义、不图富贵的人物。诗人通过对比他们的遭遇和那些虚有其表的人,表达了对真正有能力的忠良之士的赞扬和对历史不公的批判。最后,辽东兵败和金人入侵的提及,暗示了国家危机,同时也反映了公众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评价和记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