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王庙

闻说真人起晋阳,六州图籍便归唐。 干戈竟免群生难,簪笏宜传百世芳。 封诰尚存题越国,史书全失纪吴王。 丛祠香火年年盛,知是英魂恋故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真人:指唐高祖李渊。
  • 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唐朝的发源地。
  • 六州图籍:指当时中国的六个州,这里代表整个国家。
  • 干戈:指战争。
  • 群生难:指百姓的苦难。
  • 簪笏:古代官员的头饰和手板,代指官员。
  • 百世芳:指百世流芳,即名声永存。
  • 封诰:皇帝的封赐文书。
  • 越国:指汪王被封为越国公。
  • 史书全失纪吴王:指历史记载中对吴王的记载已经不全。
  • 丛祠:指庙宇。
  • 香火:指庙宇中的祭祀活动。
  • 英魂:指英雄的灵魂。

翻译

听说真人(唐高祖李渊)在晋阳起兵,六个州的图籍很快就归属于唐朝。战争最终避免了百姓的苦难,官员们应该传承百世的美名。封赐给越国公的文书至今尚存,而关于吴王的记载在史书中已经不全。庙宇中的祭祀活动年年兴盛,这是因为英雄的灵魂眷恋着故乡。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顾历史,赞颂了唐高祖李渊的功绩和汪王的英雄形象。诗中,“六州图籍便归唐”一句,简洁地概括了唐朝的兴起和统一。后文通过对“干戈竟免群生难”和“簪笏宜传百世芳”的对比,强调了和平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结尾的“丛祠香火年年盛,知是英魂恋故乡”则深情地表达了英雄对故乡的眷恋,以及人民对英雄的怀念和尊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和平的向往。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