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提学致仕还家二首

老我方投笏,先生复挂冠。 世途机阱险,吾道应酬难。 蜗角闲争懒,槐柯短梦阑。 扁舟欣抵岸,沧海任狂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投笏(tóu hù):古代官员辞职时将笏板放下,表示不再任职。
  • 挂冠(guà guān):指辞官归隐。
  • 机阱(jī jǐng):比喻世间的险恶和陷阱。
  • 蜗角(wō jiǎo):比喻微小的地方或微不足道的利益。
  • 槐柯(huái kē):槐树的枝条,这里比喻短暂的人生或梦境。
  • (lán):结束,尽头。
  • 扁舟(piān zhōu):小船。
  • 抵岸(dǐ àn):到达岸边,比喻完成某事或达到某种境界。
  • 沧海(cāng hǎi):大海,比喻广阔的世界或人生的波折。
  • 狂澜(kuáng lán):汹涌的波涛,比喻动荡不安的局面。

翻译

我已年老,刚刚放下笏板辞官,而先生您也挂冠归隐。 世间的道路充满了险恶和陷阱,我们坚持的道德准则应对起来也很困难。 对于那些微不足道的争斗我已感到厌倦,人生如槐树枝条上的短暂梦境也即将结束。 我很高兴能乘着小船到达人生的彼岸,对于外面的世界,任由它波涛汹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疲惫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投笏”与“挂冠”形象地描绘了两位老者相继辞官的情景,反映了他们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简朴生活的渴望。通过“蜗角”、“槐柯”等比喻,诗人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虚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最后,“扁舟欣抵岸,沧海任狂澜”则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波折时的豁达与从容,体现了其高洁的情操和深邃的人生观。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