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戏马台送李应祯舍人还江东

拔山壮士重瞳子,一战雎阳万人死。 归来戏马筑高台,四顾凭陵剑光紫。 霜蹄騕袅空复多,骓不逝兮将奈何。 芳草千年台下土,西风一夕帐中歌。 王孙衣锦还江左,楚树青青系征舸。 登高把酒问兴亡,芒砀山头日初堕。 苜蓿花残春水生,怀古匆匆不尽情。 回首荒基何处是,淡烟疏柳隔彭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拔山:比喻力量巨大,这里指项羽的勇力。
  • 重瞳子:传说中项羽的眼睛有两个瞳孔,这里指项羽。
  • 雎阳:古地名,今河南省商丘市,项羽在此大败秦军。
  • 戏马:指项羽戏马台,项羽在此筑台以观戏马。
  • 凭陵:依仗,依靠。
  • 剑光紫:形容剑光闪烁,神秘而威严。
  • 霜蹄:指马蹄,因常在霜雪中行走而得名。
  • 騕袅:古代良马名。
  • 骓不逝兮:指项羽的坐骑乌骓马,不逝意为不离开。
  • 王孙:对贵族子弟的称呼,这里指李应祯。
  • 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江苏一带。
  • 芒砀山:山名,位于今河南省永城市,与项羽有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地。
  • 苜蓿:一种植物,这里指苜蓿花。
  • 彭城:古地名,今江苏省徐州市,项羽的都城。

翻译

那位力大无穷的壮士项羽,在雎阳一战杀敌无数。 凯旋后在戏马台上筑起高台,四周环顾,剑光闪烁着神秘的紫色。 尽管有众多如霜蹄般的良马,但乌骓马不离不弃,又能如何呢? 台下的芳草覆盖着千年的泥土,西风中传来帐中的歌声。 王孙穿着锦衣回到江东,楚地的树木青翠欲滴,系着远行的船只。 登上高台,举杯询问兴亡之事,芒砀山头的太阳正缓缓落下。 苜蓿花凋零,春水涌动,怀古之情匆匆而无法尽述。 回首望去,荒废的基地已无处寻觅,只有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柳树隔着彭城。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项羽的历史事迹和戏马台的景象,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拔山壮士”、“剑光紫”等,展现了项羽的英勇和戏马台的雄伟。后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苜蓿花残”、“淡烟疏柳”,抒发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是一首优秀的怀古诗。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