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图为艾光禄天锡赋

于莬何由此中伏,白日寒云静山麓。 草间百兽未全藏,困睡应知不成熟。 玄尾空回七尺长,金眸半闪双星煜。 有时独步出林莽,一声长啸千山肃。 只图当道犬羊空,岂为平生食无肉。 良工写此有深意,颇似高人卧空谷。 投身拟结岁寒盟,上有长松下脩竹。 虽云不动爪牙威,已觉风声撼庭木。 儿童见之骇欲走,不敢黄昏傍墙屋。 丹青逼真乃如此,恐是当时溪上牧。 几思把玩发豪吟,忘却摩须手还缩。 都城广厦接栋宇,入眼定知无此幅。 千金可得书画传,好事谁如汉光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于莬(yú wǎn):古代对虎的别称。
  • 山麓(shān lù):山脚。
  • 林莽(lín mǎng):茂密的树林。
  • 长啸(cháng xiào):长声呼啸。
  • 当道(dāng dào):挡道,指挡住道路的障碍。
  • 犬羊(quǎn yáng):狗和羊,这里指普通的家畜。
  • 良工(liáng gōng):技艺高超的工匠。
  • 高人(gāo rén):指品德高尚、才艺出众的人。
  • 卧空谷(wò kōng gǔ):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 脩竹(xiū zhú):修长的竹子。
  • 丹青(dān qīng):绘画艺术。
  • 摩须(mó xū):抚摸胡须,形容深思熟虑的样子。
  • 广厦(guǎng shà):高大的房屋。
  • 栋宇(dòng yǔ):房屋的梁柱,代指房屋。
  • 汉光禄(hàn guāng lù):汉代的光禄大夫,这里指艾天锡。

翻译

虎为何在此中潜伏,白日寒云下,静静地躺在山脚。 草间的百兽还未完全藏匿,困倦地睡去,似乎还未成熟。 黑色的尾巴空回七尺长,金色的眼睛半闪,双星般璀璨。 有时独自步出茂密的树林,一声长啸,千山都为之肃静。 只图挡道的犬羊消失,岂是为了平生无肉可食。 技艺高超的工匠画此有深意,颇似品德高尚的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 投身拟与岁寒结盟,上有长松,下有修长的竹子。 虽说不动用爪牙的威力,已感觉到风声撼动庭院的树木。 儿童见之惊骇欲逃,不敢黄昏时靠近墙屋。 绘画艺术逼真至此,恐怕是当时溪上的牧人所画。 几度想要把玩发豪吟,却忘了抚摸胡须,手还缩回。 都城的高大房屋接连不断,一眼望去,定知无此画幅。 千金可得书画传承,好事者谁如汉代的光禄大夫。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幅虎图,展现了虎的威猛与孤独,同时也隐喻了高人的隐逸生活。诗中,“于莬何由此中伏”一句,既表达了虎的潜伏之态,又暗含了高人的隐居之意。后文通过对虎的细致描绘,如“金眸半闪双星煜”、“一声长啸千山肃”,进一步强化了虎的威严与孤独。最后,诗人将画虎的技艺与高人的隐居生活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