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南新辟三圃

玉堂有隙地,清旷当南隅。 方春度微雨,草色成荒芜。 今年辟三圃,于以种嘉蔬。 开云作畦垄,引水疏沟渠。 纵横数十品,生意盈阶除。 朝来零露瀼,绿叶清阴敷。 菜根有真味,颇胜梁肉腴。 嚼之苟不厌,百事俱可图。 伟哉信名言,千载当师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翰林院:古代官署名,负责编修国史、起草文件等工作,也作为文官的培养地。
  • 玉堂:指翰林院,也泛指朝廷。
  • 隙地:空闲的土地。
  • 清旷:空旷而清静。
  • 南隅:南边的角落。
  • 方春:正值春天。
  • 度微雨:经过细雨。
  • 荒芜:指土地未经耕种而荒废。
  • 嘉蔬:好的蔬菜。
  • 畦垄:田间划分的小块地。
  • 沟渠:田间用来引水排水的渠道。
  • 阶除:台阶和庭院。
  • 零露:露水。
  • :露水浓重的样子。
  • 清阴敷:清凉的阴影铺展。
  • 梁肉腴:指精美的食物。
  • 嚼之苟不厌:如果咀嚼它不感到厌烦。
  • 百事俱可图:所有事情都可以谋划。
  • 师模:学习的榜样。

翻译

在翰林院的南边有一块空闲的土地,那里空旷而清静。正值春天,细雨绵绵,草色显得有些荒芜。今年我们开辟了三块菜园,用来种植优质的蔬菜。我们开垦云雾缭绕的土地,划分出田间的小块地,并疏通了引水排水的渠道。园中种植了数十种蔬菜,生机勃勃地长满了台阶和庭院。清晨,露水浓重,绿叶下清凉的阴影铺展开来。菜根有着真正的味道,比精美的食物还要美味。如果咀嚼它不感到厌烦,那么所有事情都可以谋划。这真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千百年来都应当作为学习的榜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翰林院南边新开辟的三块菜园,通过春天的细雨、草色、蔬菜的种植和生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赞美。诗中“菜根有真味,颇胜梁肉腴”一句,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享受的淡漠。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通过对菜园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哲学。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