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庵先生何公哀挽八章

曾从江上拾遗金,瓦砾相轻见道深。 野史有人应作传,世人谁是古人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朴庵:人名,指何公。
  • 哀挽:哀悼死者。
  • 八章:指这首诗共有八节。
  • 瓦砾:破碎的砖瓦,比喻不值钱的东西。
  • 野史:指非官方的、民间的史书或记载。
  • 作传:撰写传记。

翻译

曾经在江边捡到遗落的金子,却被人轻视为不值钱的瓦砾,这显示出深刻的道理。 有人应该在野史中为他撰写传记,但在这世上,谁能真正理解古人的心意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遗金”与“瓦砾”的遭遇,深刻反映了世人对价值的误解和对古人精神的忽视。诗中“曾从江上拾遗金”一句,既是对何公品德的赞美,也隐喻其被低估的价值。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这种误解的遗憾,以及对有人能真正理解和记录何公事迹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何公的深切哀悼和对时代价值观的反思。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